top of page

小教會可行嗎?

作家相片: 老周老周

已更新:2021年1月21日


開始小教會,就是一小群人聚在一起,每星期盡可能一起吃飯,然後閱讀經文、禱告、彼此分享,偶然有些群體活動和生活分享,這種簡單的模式,真的可以運作又能幫助人身心靈都可以成長嗎?

我們都慣於在以程序活動為主的教會長大,小教會固然沒有精彩的講道、敬拜讚美、更沒有精心設計的成長課程,小教會傳遞的是什麼DNA呢?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,為你介紹一家在東京叫未來食堂的餐廳。這是一間在東京只有12個座位的定食小店,在這裏有最多容納12人的座位,以「打工50分鐘換1頓餐」與「每天只提供1種900 円定食」等打破餐飲界遊戲規則的作法,開業不足一年每月收入已逾120萬日圓。比起各種探討經營法則的評論,店主小林世界的開店宣言最初只是因不想活在「為了迎合顧客喜好的菜單、為了滿足市場而極速繁殖的餐廳種類」的現實世界,所以開設未來的食店。


Click入下面條link 就有多啲介紹


https://news.readmoo.com/2020/02/17/mirai-shokudo/


http://miraishokudo.com/


這家小店為什麼會成功呢?有什麼事我們可以借鏡的呢?


1、菜單設計是關心顧客的需要,而不是迎合他們的口味:一天一款的餐單,提供的是有均衡營養的一餐,店主小林小姐在其他學習餐飲的時候,發現很多顧客在點選自己喜歡的食物時毫不考慮營養配搭,既然其他餐廳或者客人都不注意這件事,不如就由她來關心好了。而且為了讓菜式不會重複,每星期小林小姐都會和顧客開菜式大會,集思廣益來設計下一周的餐單。

來未來食堂吃飯的顧客,好像是來參加家庭聚會,大家圍坐在桌子旁,熱熱鬧鬧的商量明天吃什麼。連顧客都說:「來這裏吃飯,就像回家,這是我見過最開心的餐廳。」

小教會聚在一起吃飯分享,然後一起研讀神語語,彼此代禱關心和交代生命。在小群體中容易提出對教會運作、內容和節目的建議,這種教會生活就像是尋常百姓家的一餐飯,款式可能會重複,味道也未必有酒樓、餐廳的水準,卻是人人參與,也可以把靈魂餵得飽足。運作小教會要放棄以節目吸引靈魂的思考模式,從而多思考自己的小教會靈魂成長需要什麼,把根基培養好才可以有好的收成。我們也不需要自己一個人去製定小教會的內容,既然天父將不同的成員放在一起,大家一起決定怎樣走,就更像一個健康又有氣氛的家庭。


2、簡單運作,人人參與 -未來食堂有一個「打工換膳」制度,只要在餐廳幫忙50 分鐘(如打掃、洗碗或準備餐點等)就可以換得一份當日定食。在這有兩個基本前提,一是要先當過客人,二是如果要接觸食物就要通過衛生檢查。

為了達到人人都可以參與的信念,小林小姐將日程表、工作手冊事先公開在網路上,也盡可能的簡化現場的工作資訊。但總有人會因種種原因不能參與這些要求的工作。因此,每天打烊後會有特設自由工作規範時段,讓打工換膳者「用抹布和清潔劑清理你覺得不夠乾淨的地方」,因為每人在意的地方不同,對細節的主動察覺,這個自由工作的安排讓餐廳總是能保持乾淨。

小教會刻意保持簡單運作,背後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希望讓所有人都能夠來參與,就好像我們推薦的發現式聖經查經DBS,就是一套門檻低到可以讓未信的朋友都可以帶動的查經方法。而且這種簡單又或者門檻低的方式,帶出的效果並不是膚淺無用的,經驗告訴我們,每個人都按自己的程度有所吸收之時,更能活出信行一致的成果。


文章到此,歡迎你在下面留言回應,謝謝你。

Komentarze


©2022 by hongkongecm.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