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From good to God

作家相片: hongkongecmhongkongecm



過去30年我一直都在教會圈子之中服侍,心想這應該是我渡過餘生的地方了,安分守己到退休,反正都真的是認真和努力過,結果交給上帝吧。

但上帝恩典,把我帶到教會轉型的路上,走過所謂中年危機的日子裡,我卻可以看看天父在教會做什麼,結果呢?過去十年的服侍過得非常充實,很多反思,超級感恩。我一直都有個負擔,把這些年間的想法做些整理,結果2021年出了一本有關小教會的小書,還在香港和台灣出版了,也因些認識了很多素未謀面的有心人:他們的經驗、學養、能力、無私奉獻、委身度都不是我能及的,豐富了我整個服侍的經歷。

當然我自己也不敢妄自菲薄,天父托付我的一份也得把它做好,由完成第一本書到現在已經3年了,中間有很多新的學習和反省,有想過再整理和出版新的書,在書本出版前,我想繼續寫些短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,一起思考、甚至提出質疑。

第一個要寫的:是什麼阻礙我們轉型呢?

分享教會轉型的過程,安於現狀是其中一個最大的障礙。教會實際上做得不錯,每年都有新的信徒加入,奉獻也穩定,領袖和弟兄姊妹也願意彼此包容。而且教會是罪人之地,總會有不足之處。進行小修小補比推倒重來更現實,做得好(good)已經算不錯了。

絕大多數教會都是好的教會(good church),擁有優秀的地點、敬拜、社區服務、管理,可能還有出色的同工和領袖。然而,這些“好”往往成為教會轉型的最大障礙,因為“好”(good)不應該是我們的終極目標,神(God)的旨意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。在疫情期間,加上社會的不穩定,有很多教會都重新思考教會的模式,不少認為化整為零是應對的最好模式。遇上這樣的想法,我總會問一個問題:

當下轉型是為了外在環境的原因,但我們有沒有想過神要什麼樣的教會?如果神要小教會,我們自當全力以赴;但若果神要的是金碧輝煌的大教堂,我們卻獻上一家又一家小教會,百般無奈地向神表達受環境所累,不能獻上衪所喜悅的,這又可以嗎?

神要怎樣的教會,這是個很敏感的問題,但過去幾年的衝擊總逼著我們思考教會的使命、模式,小修小補只是拖延之計,教會真的不能再見步行步的走下去,免得good成了God的阻礙。”好”的教會未必能夠影響世界,只有”神”的教會才可以。2012年我第一次帶領教會轉型,當時只是想有一間成功的教會,更多的會眾,更多的奉獻,我沒有想過神國究竟是怎樣的,結果是失敗告終,只餘下一半的弟兄姊妹,我自己就迷失了,輔導員更說我該患上了抑鬱症,整整一年多才重新起來。後來有機會跟一班同路人思考到底教會是什麼,才發覺過往對教會的想法與聖經相距甚遠,痛定思痛,幾經掙扎後決定第二次帶領教會轉型。這一次轉型花了三年,由一個小組開始,徹底改變了堂會培育信徒系統、行政牧養關係、崇拜模式、甚至連教會的理財的哲學都改變了,撇開人數奉獻的增長不說,更重要的是整個教會的氣質被改變,向神開放更多,教會生活和氣氛都快樂了,我從一個廟祝般的堂主任,轉變成為一個快樂的領頭羊,弟兄姊妹和我自己都被拓闊了,堂會也不再自我中心,更有國度觀,更樂意面對挑戰。這一次的成功,完全是神的恩手,也絕對屬於每個參與其中的弟兄姊妹。

我慶幸第一次轉型我自己和堂會都死得很透,這樣才能夠有第二次轉型的成功機會。和各位分享這個經驗,並不是說我們已經完全了,這個世界正在不斷變化,也將繼續如此,我們對世界轉變的感覺從未如此強烈過,帶領教會轉型是一個探索之旅,我們要保持好奇心,不再迷信傳統,多思考多對現況提出質疑,無畏無懼才能走出一片新天地。

 
 
 

コメント


©2022 by hongkongecm.

bottom of page